![]() |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知识层面的差距依然很大,形成不容忽视的“知识沟”。与城市相比,农村缺少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缺高校,缺讲座,缺少文化活动,面临严重的文化资源紧缺问题。如今,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的攻坚时期,努力缩小城乡“知识沟”对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缩小城乡“知识沟”,需要党组织、政府、学校、企业、非政府组织、社区、家庭、个人等分别出力。
在基础设施方面,政府要通过拨款、划拨土地等方式,支持建设乡村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在硬件方面缩小城乡“知识沟”。江西省万载县的文宇阁图书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为当地藏书量最大的乡村公益图书馆,吸引不少村民前来阅读。云浮市依托广东开放大学、云浮开放大学设立云浮乡村振兴学院,把优质大学资源连接到乡村,把涉农优势专业下沉到村民家门口。
在公益活动方面,乡村所在地的政府、村委会可以和城市的单位达成合作,开展公益讲座、培训科普等活动,邀请专家和学者下乡面对面与学子沟通交流,同时可以发动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力量,借助“三下乡”活动缩小城乡“知识沟”。
例如,南昌大学“昌万初心”社会实践队在万载县乡村举办关于高考志愿专业填报的公益讲座,解开了到场学子对志愿填报的疑惑。江西省樟树市昌傅镇太平村“童心港湾”公益项目面向儿童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设手工、书法、舞蹈等兴趣班。江铃集团股份发动机厂驻村工作队在南昌市流湖镇红星村开设了儿童暑期公益学习班。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的变化,从整体来说,城乡“知识沟”似乎略有缩小,但依然存在“数字鸿沟”。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重点支持农村地区、扶贫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破城乡之间的“数字屏障”,积极利用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农村地区的智慧校园建设,采用网络直播课、录播课等形式,让乡村学生借助智慧学习平台实现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交互学习等,促进乡村教育的网络化、多媒体化,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知识沟”。
另一方面,要在广大乡村面向农民开展新媒体传播、数字经济运营的知识技能培训,缩小新媒体传播领域的城乡“知识沟”。例如,江西省铜鼓县拥有83万微博粉丝的刘辉,在高桥乡梁塅村成立“网络名人服务乡村振兴——刘辉网络文化工作室”,通过晚上义务授课,为当地村民讲解“小视频拍摄与制作”等知识,教村民拍视频、剪辑视频,将身边的美丽风景、美食、故事发到网上,大大提升了当地农民的新媒体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