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关于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明确医保支付标准的通知》,通知将从11月1日起执行。此前,北京、深圳等地也开展了将心理诊疗相关服务纳入医保的探索。
各地关于心理治疗纳入医保的积极探索,折射出医疗领域越来越关注群众在心理治疗中遇到的急难愁盼。据《2022年中国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以往,由于缺乏医疗资源和心理治疗普及,许多抑郁症患者有苦在“心”口难开。而如今,对抑郁症患者的日益增加的关注和共情展现出一个更加包容、文明、进步的社会。
在现实生活中,相较于其他疾病,许多人对抑郁症存在更多认知盲区。一些抑郁症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患者群体的家长,习惯于将长期持续的焦虑抑郁等异常情绪做简单归因,不愿寻求专业治疗。心理治疗纳入医保,则可以更好地让全社会正视心理问题,消除对抑郁症患者的放下偏见、转变刻板印象,从而让这一疾病在医疗领域得到更加专业的发展。
此外,“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减轻了许多患者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使他们不再因高昂治疗费望而却步,勇于迈出积极治疗的第一步。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症患者对自身病情往往难以启齿,而使用医保支付则会留下相关记录。各地在进行此类探索时,不妨在如何更加细致地保护患者隐私方面多加考量。
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并非所有地区都有条件开展此类探索。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的有益实践,为各地思考如何完善抑郁症患者的医疗资源提供了优秀案例。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多关爱和保障,还可以与当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结合,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同时,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介入,缓解在医疗资源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困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