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投稿:news@jxwmw.cn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  >  时评  >  文明时评

陈某龙造谣被行拘,但加班痛点需直视

2023/04/12 16:30   作者:秦川  编辑:陈与夕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近日,四川德阳警方发布称,针对网传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电科)有限公司下属单位不实信息一事,依法进行立案调查。陈某龙故意散布谣言的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公共秩序,已被行政拘留。此前,他虚拟中国电科员工姓名、头像,捏造制作了多张“怒怼领导、发泄情绪”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并发布在网络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连日来,这起公共事件沸沸扬扬,持续发酵。如今,人们等来了警方的通报。通报还原了真相,起底了事实,也回应了舆论关切:即所谓的“小爽文”确系伪造,中国电科遭受不白之冤,而陈某龙一手导演了这起震惊全国的闹剧。

  如今,陈某龙已被行拘。有个细节是,陈某龙从未有中国电科下属单位及关联企业从业经历,他之所以污名化中国电科,原因是此前向中国电科求职未被录用,心生不满。这种偏狭的心理,冒险的行为,挑战法律的做法,极不可取。玩大了,也搞砸了,把自己折腾进去了。

  法律不容冒犯。捏造制作“怒怼领导、发泄情绪”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固然过瘾,但这种过瘾是建立在违法基础之上,被依法处理是应有之义。

  透视此事,人们应意识到,面对网上很多过于离奇的事件,不妨让子弹多飞一会儿。如果情绪被轻易点燃,就可能被人当枪使,抑或成了不怀好意之徒的工具。具体到此事,陈某龙所炮制的聊天记录,确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更是拿加班说事,切中了大众的微妙心理,这是他能够蒙蔽那么多人的重要原因。

  也要看到,一些人对该聊天记录保持了足够怀疑,他们通过技术剖析,认为该记录存有太多疑点,不可信。这种求真精神和求证意识,值得点赞。如果面对类似事件,多一些理性和清醒,也许就不会被动辄裹挟。

  “反刍”此事,不应回避一个基本事实,加班仍是职场痛点,特别是强制加班更容易招致反感。劳动法对加班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换言之,如何解决加班带来的难题值得思考。

  陈某龙用经不起推敲的聊天记录,调动了大众情绪,消费了公共情感,必将面临法律的惩处。但,加班痛点需直视,如何纾解工作压力,化解加班积弊,值得全社会进一步思考。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