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一博主用AI技术“复活”去世奶奶,与奶奶对话的视频引起网友热议。视频中“奶奶”的声音、容貌以及语气与真人极其相似,不少网友看后感动不已,有网友认为这是寄托哀思的新方式,但也有人认为这是自欺欺人、有违伦理。
目前看来,“AI奶奶”之所以引起争议,在于《流浪地球》等科幻电影和CHATGPT讨论热潮下,不少人将博主“复活”奶奶模糊等同于创造具有“自我意识”的“数字生命”。但实际上,博主调试的“AI奶奶通话”只是升级版的“AI主播”,是一段输入特定文本指令、并让图片动了起来的视频,视频中的“奶奶”并不具备自我意识,也无法更新迭代。
也因此,网友对“AI奶奶”的担忧,其实是忧虑当下AI技术会发展成为一匹“脱缰野马”。例如,此前广州一女子的地铁照片被AI一键脱衣,随后造谣图在网络疯传一事便是前车之鉴。又比如,人们可能要被迫修订真相的定义,“有图有真相”“有视频有真相”的认知将会被颠覆。这警示我们,拥抱科技的同时,也需为潜在的道德滑坡甚至违法风险未雨绸缪,严厉打击新领域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今年1月10日开始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中就提出,要对深度合成技术应用提出规范。
AI技术的发展像硬币的两面,其是正是反,在于人的选择。用制度规范行业发展,以接纳包容的心态去了解新事物,才能AI能够走远不“走偏”。行业专家也应多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让社会对AI的好与坏有更准确的判断和鉴别。在看到视频中奶奶的音容笑貌鲜活起来的那一刻,相信许多网友心中都受到极大的触动:“我也想我爷爷奶奶”“看一次哭一次”。代码是冰冷的,但人性有其温度和力量。在伦理规范内,科技让爱和思念得到慰藉,填补了可以亲人离世的痛苦和遗憾,为温情和怀念创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