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投稿:news@jxwmw.cn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媒体融合技术平台  >  时评  >  媒体评论

期待“网络顶流”牵手非遗文化

2024/11/14 10:22   作者:默达  编辑:邓望   来源:南方日报

  此去三年“沉淀”,归来仍是“顶流”,头部视频博主李子柒这次突然回归,吸引了全网的目光。而且一更新就是“三连发”,让许多忠实观众大感过瘾的同时,也激发了不少路人网友对非遗文化的强烈兴趣。

  2015年以来,李子柒开始创作田园生活风格的美食视频,在国内互联网备受认可,引发众多博主学习模仿。也有网友称她为“金牌外宣”,因为停更之前,她在海外某主流视频平台就拥有约1400万粉丝,三年过去,这个数字甚至增加到了近2000万人,评论区里,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们将她的视频看了一遍又一遍,更加向往东方古国的神秘魅力,也期待这位“田园女孩”早日回归。

  李子柒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网络世界的种种生态:许多网络平台上,博主们总是在为“粉丝量”“曝光度”焦虑,在激烈的竞争中,“停更”几乎就意味着“掉粉”,即便是李子柒也无法避免这样的“魔咒”;“流量”与“变现”高度绑定,也使得整个内容生产的风气愈发浮躁。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很多网友怀念李子柒,其实是厌倦了喧闹的音乐、夸张的辞藻和奇奇怪怪的植入性广告。李子柒对乡村慢生活和自然风光的专注有着独特的魅力,在非遗文化等方面的深耕和创新又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

  在流量与热度之外,是否还有另一条道路?李子柒的尝试也让许多网友看到了视频创作最本真的一面——内容为王。远离互联网的这三年里,李子柒“猫着做自己的事情”,她称自己去了20多个省份,拜访了100多位非遗传承人。从学习各种非遗技艺到了解背后的故事,她既是一名体验者,也是一名参与者和支持者。在她的新视频中,除开招牌式的乡村自然风光之外,贯穿始终的是非遗艺术品的制作过程,还有非遗传承人的精神面貌。通过互联网这座宽广的“桥梁”,传统文化给人的印象不再只是“高大上”,还展现出许多不为人察的烟火寻常。

  正如李子柒所说,“这是一个特别适合做文化传播的时代”,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踩出一些新的脚印”。这既需要创作者自身“扎下根去”,如视频里的李子柒劈柴削竹、养蚕缫丝,过敏仍要坚持割漆,显然超越了体验的范畴,带给受众强烈的共鸣;也要用好网络这个媒介,不是被流量“带着走”,而是找到合适的赛道,非遗技艺散落在华夏大地的各处,只要用心挖掘,小众冷门也可成为“顶流”。蜀绣、蓝染、漆器、马面裙……一个个文化符号不经意间被观众们认出,引发一波波弹幕和点赞,其实也是在激励广大视频创作者——做好内容,锐意创新,相信市场和观众的审美力。

  网络空间潮起潮落,即便是“顶流”也要接受时间的检验;历史长河大浪淘沙,但总有些“宝藏非遗”历久弥新。从潮汕英歌舞刷爆短视频平台,到文创冰箱贴被排队疯抢,再到如今李子柒“强势回归”,我们期待更多“网络顶流”牵起非遗的手,让文化精品以崭新的面貌被看见、被喜爱。(默达)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